
解放战争爆发后,我军加快了野战主力部队的建设与整合工作。到1947年上半年益通网,各大野战军基本已完成组建,并且各自辖有多个主力纵队。由于各大战略区的情况各异,野战部队的实力也存在差异。
图片
其中,华东野战军的兵力最为强大。在华野刚刚成立时,第1到第10纵队(缺少第5纵队),加上特种兵纵队,总兵力已达到27万余人。光是华野的9个步兵纵队(不包括特种兵纵队),每个纵队的兵力大约为3万人,这在当时的军队中已算得上是非常充实的。正因如此,华野才有能力在1947年5月,集中兵力围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,并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。
图片
与华东野战军相比,东北野战军的兵力相对较少,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。1947年5月6日,东北我军报告了全区的兵力状况,其中野战主力约为23.8万人(包括总部和炮兵)益通网,军区武装大约为22.5万人。尽管从这些数字来看,东北我军的兵力少于华东野战军,但他们的部署形式有所不同。
当时,东北我军的步兵纵队数量较少,只有第1、第2、第3、第4、第6纵队等5个主要纵队。乍一看,大家可能会觉得每个纵队的兵力在4万左右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因为东北我军除了这些主力步兵纵队外,还有许多独立师和旅。具体来说,东北野战军还拥有9个独立师、4个旅以及2个保安旅,而这些单位大多采用三团制,并且在后期逐渐改编为新的步兵纵队。
因此益通网,考虑到独立师和旅的存在,东北野战军的实际兵力布局,并没有达到4万人每纵队的规模。具体而言:
- 第1纵队的兵力为33,347人,下辖第1师、第2师和第3师。该纵队的兵力是东北我军中最为充实的一个,整体实力较强。
- 第2纵队的兵力为27,315人,下辖第4师、第5师和第6师,前身为新四军的第3师第8旅、第10旅和一些独立旅。该纵队的兵力排在东北各纵队中第三,尽管每个师的兵力大约为8,000人,但依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。
- 第3纵队的兵力为20,326人,下辖第7师、第8师和第9师,部队前身来自山东八路军以及冀东部队。该纵队的兵力较为薄弱,每个师的兵力平均仅为5,000到6,000人,这主要与南满地区的战斗压力较大有关。
- 第4纵队的兵力为20,965人,下辖第10师、第11师和第12师,部队前身也主要来自山东八路军。该纵队的情况与第3纵队相似,兵力不足。
- 第6纵队的兵力为27,956人,下辖第16师、第17师和第18师,前身为新四军的第3师第7旅以及山东八路军的第7师等。该纵队的兵力略多于第2纵队,居于东北各纵队中的第二名,每个师大约有8,000人的兵力。
图片
综合来看,虽然1947年5月时东北我军的五个纵队的兵力都还不算过于充实,但随着接下来几次攻势的展开,以及后续补充的团级部队,东北野战军的实力快速增长。到1948年的辽沈战役时,东北我军的兵力总数已突破100万,其中野战主力约70万人。此时,东北野战军的每个师兵力约为12,000人,每个纵队的兵力也达到了4万人以上,这为后来的战役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图片
因此,经过一年多的准备,东北我军的实力迅速提升,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