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到二战中的狙击手,瓦西里·扎伊采夫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之一。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,至今还是许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。瓦西里并非天生就是个杀手,他的成长背景非常普通。1915年3月23日,他出生在乌拉尔山区的叶连因斯科耶村,家里并不富裕,父亲是一位老猎人。瓦西里从小就跟随父亲进山打猎,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步枪,自己制作弹药。他练就了精准的射击技巧,尤其擅长一击击中小动物的脑袋,从不伤害其他部位。这不是夸张第二证券,瓦西里本人也曾回忆,这种从小培养的精确度,简直让任何人都得佩服。寒冷的冬天里,山地积雪、风雪交加,手指冻僵了也得稳住扳机,这段艰苦的猎人经历,成就了他日后在战场上的狙击技能。
瓦西里成年后并没有去上大学,而是成为了一名厨师学徒,谋生度日。直到1936年,他才加入了苏联海军,担任通讯兵,负责无线电设备的维护。在海军的生活比较规律,瓦西里没有放松练习射击,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。1941年6月,随着德国入侵苏联,瓦西里转到陆军,加入了第284步兵师,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。刚开始,他只是普通的步兵,但他的射击天赋很快被发现,领导决定让他尝试狙击手的角色。
展开剩余81%1942年夏天,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得异常惨烈,瓦西里随部队来到了这座被德国轰炸得几乎成为废墟的城市。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他使用的是莫辛-纳甘步枪,配上PU瞄准镜,这一套装备在当时被认为是标准的狙击装备。仅仅在1942年10月到12月这段时间,瓦西里就击毙了225名德军士兵,这个成绩是有官方记录的,绝非虚构。除了亲自作战,他还教授其他士兵如何成为狙击手,带领部队成立了狙击小组,训练了28名新兵,这些人后来总共击毙了超过1000名敌人。瓦西里的训练方法非常实用,他用砖块和空瓶子做靶子,教大家如何掌握呼吸、判断风向和利用周围的地形。在复杂的斯大林格勒街战中,狙击手的作用不可小觑,他们常常藏在楼顶或者地下室,专门狙击德军的指挥官和机枪手,这种精准的打击能有效扰乱敌人的作战节奏。虽然瓦西里自己也曾受伤,但他始终坚持战斗。随着他的战绩传开,瓦西里成为了苏军士气的象征,报纸纷纷报道他的事迹,将他塑造成“猎杀法西斯鹰犬”的英雄。
最著名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11月,当时德军为了应对苏军狙击手的威胁,派出了一个名叫埃尔温·科宁斯的狙击手。科宁斯是德军狙击学校的教官,声称击毙过200多名敌人,其中包括若干苏军狙击手。当科宁斯到达斯大林格勒后,迅速干掉了两名苏军狙击手,这让苏军高层非常紧张。由于狙击手对战争至关重要,苏军决定派瓦西里出战,两人展开了激烈的对决。据说,这场对决持续了四天,瓦西里隐藏在废墟中,耐心等待机会。终于,在第四天,科宁斯露出头来,瓦西里一枪命中他的脑袋,将其击毙。这个故事至今广为流传,但真相远比看上去复杂。瓦西里在回忆录中提到,这场对决持续了三天或四天,并且他留下了科宁斯的训练手册作为证据。然而,德国的档案中并没有科宁斯的任何记录。许多历史学者认为第二证券,科宁斯这个角色可能是苏联宣传的产物,为了鼓舞士气而虚构的英雄人物。实际上,德军中确实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狙击手——芬兰裔的辛纳·海霍,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与瓦西里有过直接的对决。
至于瓦西里的战绩,总计击毙了300到400名敌人,这一点没有争议,他无疑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顶尖的狙击手。尽管他的“对决”故事可能被夸大,但它深刻反映了二战中的狙击战术:耐心、伪装与致命一击。狙击手的作用,不在于大规模的杀戮,而是通过精准的打击,打乱敌人的作战节奏,改变战局。
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的表现并非一帆风顺。1943年1月27日,在执行任务时,他被一颗炮弹炸伤,导致右眼失明。尽管如此,瓦西里坚决不退役,继续坚持作战。最终,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胜利告终,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,瓦西里因此获得了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。战后,他转到后方,专注于培训新一代的狙击手。作为基辅军事学院的教官,他培养了上千名狙击手,还编写了狙击手手册,发明了“六步法”——一种在城市作战中非常实用的狙击技巧。
退役后的瓦西里过上了非常低调的生活。1957年,他以中校军衔退役,之后在基辅的一家工厂担任技术员。直到1991年12月15日,瓦西里在76岁时去世,葬于基辅公墓,墓碑上刻着他使用的莫辛-纳甘步枪的图案。他的遗产并不仅仅是那些数字和战果,更多的是他通过实际经验传授给他人的生存技巧。狙击手不像坦克那样引人注目,但他们的精准致命能改变战局,瓦西里的故事正是这种“影子杀手”的真实写照。
虽然瓦西里的击杀数曾被一些人质疑,但即使减少一半,这个成就依然相当了不起。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将领,瓦西里的贡献更具接地气,他不仅亲自作战,还教导其他人如何生存与反击。即使他的对决故事有争议,但也不妨碍我们看到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。
二战期间,双方都通过塑造英雄故事来激励士气。苏联有瓦西里,德国则有自己的狙击手传说。尽管“科宁斯”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存在疑问,但瓦西里的战绩却是确凿无疑的。电影《兵临城下》虽然让这段历史更具戏剧性,但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更加残酷和单调。瓦西里自己也曾出版过两本书,讲述了狙击手的实际战斗经验,而不是夸大其辞。退役后的瓦西里过得低调而平凡,但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。俄罗斯军队依然使用他的训练方法,SVD步枪的一部分灵感也源自于他的贡献。如今,在全球的狙击手排名中,瓦西里依旧名列前茅,与芬兰的西蒙·海霍、美国的卡洛斯·哈斯科克等并列。
发布于:天津市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